新京报讯(记者 田杰雄 杨亦静)“不知道爸爸什么时候能回来,我都要快忘记了他的样子了。”7月上旬,来自浙江、安徽、湖北的31名孩子跟随公益组织来北京游览参观,行程过半,有团队老师问孩子们想不想爸爸妈妈时,10岁的鑫鑫一边这样说,一边用手抹着眼泪。事实上,对于这31名孩子而言,他们家乡所在的深山区并不只是意味着贫困,同时也使得他们成为了留守儿童。在他们写给爸爸妈妈的话中,小小的少年们却总会先表达惭愧,说自己对父母的了解不及他们了解自己的十分之一,“我连你喜欢吃什么都不知道,可我好想你。每次知道你要离开我,我都会在被窝里偷偷哭泣。”


孩子们讲述印象中的父母。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原来他们是在“骗”我

 

7月上旬,浙江省星创公益基金会出资并策划组织31名贫困山区的孩子到北京游览,这是这群10岁左右的孩子第一次离开家出远门。行程的第五天,老师问孩子们想不想爸爸妈妈,来自安徽金寨的鑫鑫说当然想,“可是我不知道爸爸什么时候能回来,我都快忘记他的模样了。”


10岁的鑫鑫说自己的爸爸很少回家,每半年才能和爸爸见一次面。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随后老师们安排了家长和孩子视频,当屏幕上出现正在简陋工厂里工作着的父亲,设备里传出他嘱咐孩子注意安全,努力学习的声音,鑫鑫一下用手臂挡住了自己一侧的眼睛,然后似乎是隐忍着慢慢抽泣起来。“知道爸爸的工作是什么吗?”老师一边安慰着鑫鑫,一边问他。

 

“知道,他是印刷厂的工人。”鑫鑫告诉记者,每年寒暑假,自己会到爸爸工作的地方去看他。从家到那里有多远呢?鑫鑫说不远,爸爸工作的地方也在安徽,可即使这样,在自己的记忆里,爸爸也很少回家。“爷爷奶奶总说,爸爸的工作一点都不累。可我现在知道,他们是在‘骗’我,他们是不想让我担心。”

 

小朋友跟爸爸视频后很有感触。新京报记者 杨亦静 摄


这样的伤心和想念,在场的孩子中不单单只有鑫鑫能体会。事实上,这31名来自贫困山区的孩子,同样也是31名与父母分隔两地的留守儿童。对于他们来说,简单的电话和问候,即使次数再多,也无法比肩与父母触手可及带来的幸福。

 

我一定努力学习

 

这些来自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大多数10岁左右,“爸爸妈妈每天不在家,在外面做什么工作?”其实是很多孩子没有思考过的问题。

 

当天的活动中,很多家长都录制了自己工作的环境给孩子们看。记者注意到,大部分的家长都从事着体力劳动,有半夜还在外开大卡车拉货的父亲,有每天饭点最忙碌的服务员母亲,还有许多在工厂流水线上工作的家长,他们像电影《摩登时代》里的人物一样,重复着辛劳又繁重的工作。

 

看到视频中的父母,孩子们难掩泪水。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看着自己的爸爸在昏暗的灯光下,将一个个平铺的硬纸壳用熟练的手法折成盒子时,孩子泪流不止,只能在呜咽声中挤出一句“我一定努力学习”。

 

当天,另一位来自安徽金寨希望小学的梓涵和老师同学分享了自己写给父母的一封信,“我知道你很辛苦,你是身不由己的,但虽然你常常会打电话给我,但我没有见到你本人,我还是很想念你。”

 

祝要离开的你一帆风顺

 

对于孩子们而言,即使旅程结束,回到家中,也并不意味着和爸爸妈妈的团聚。当天下午,在视频中见到父母后,老师也会鼓励孩子们将自己在北京的见闻,和想对爸爸妈妈诉说的话写在纸上。可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发现,孩子们在诉说想念的时候,却是以自己满满的愧疚作为开头的。


“您那么了解我,但是我连爸爸妈妈喜欢吃什么都不知道。”桃桃说,每次爸爸妈妈要离开家外出打工的前一晚和当天晚上,自己总会躲在被窝里默默流泪,“可是我从来没有和爸爸妈妈说过,我怕他们担心。”

 

“我也很希望您可以回来陪陪我,可是生活不允许。”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默默流泪”几乎是留守儿童的集体记忆和经历,这样让人心碎的时刻不止发生在爸爸妈妈离开的前夜,更会猝不及防的出现在孩子们生活中的许多片段里。小钰说,虽然爸爸每年只能陪伴自己一小段时间,可在他不在身边的时候,自己每次看到有父母接送的孩子,自己总是会陷入落寞和遗憾。而另一位叫做君宝的小少年则直接会在写给爸爸的话里问,“您知道我的孤独吗?”他说,见到别人和自己的父母在一块时,自己也会不知不觉地想到爸爸。

 

想到什么程度呢?“有时更会到一个地方默默哭泣。”

 

唐朝孟郊在送别好友崔爽时,曾写过一句诗,“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最初是祝福朋友旅途顺利的意思,这也才有了现在“一帆风顺”这个词。而在阅读孩子们写给爸爸妈妈的话时,记者也发现,“一帆风顺”会出现在这些话的末尾处。问及孩子们,他们只说“希望他们能在路上能够顺顺利利。”或许在孩子们的印象里,自己的父母总在离开和归来的路上。“回来的时候,除了顺利,我也希望他们能走的快一些。”小女孩在最后补充道。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杨亦静 

编辑 唐峥 校对 柳宝庆